
當童話遇上音樂、戲劇
當課堂走向劇場
會碰撞出什么妙不可言的火花?
" 大零號灣 " 童趣奇妙夜連演三天
華東師范大學歌劇實驗中心
童話歌劇《漢斯和格蕾特》上演

11 月 17 日晚,新落成的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座無虛席,由華東師范大學歌劇實驗中心傾力打造的童話歌劇《漢斯和格蕾特》隆重首演。這是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在落成后首次上演有著 " 藝術皇冠上的明珠 " 美譽的歌劇。


三幕童話歌劇《漢斯和格蕾特》改編自格林童話《糖果屋》,由德國作曲家英格伯特 洪佩爾丁克于 1891 年創作,講述了年幼的兄妹漢斯和格蕾特智斗女巫獲得勝利的故事。作為一部近代童話歌劇名作,它在歐洲舞臺上演率僅次于莫扎特的歌劇《魔笛》。


此次演出是華東師范大學歌劇實驗中心 2023 年度教學實踐展演,由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和教務處共同策劃,在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連演三場。
談到策劃劇目的初衷,本劇藝術總監、華東師大歌劇實驗中心主任曹金教授表示:" 隨著音樂藝術教育在全國的不斷發展和音樂戲劇教學的不斷深化,保持專業藝術水準、發揮綜合性高校教育優勢、拓展附校聯動、提升戲劇效能是當前華東師范大學歌劇實驗中心的新定位與新方向。我們將在實踐與教學中不斷發展完善,讓更多的觀眾都能在欣賞美的過程中與最純真的靈魂對話,讓幸福充滿師大這所優雅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左起:王周悅、曹金、范玥
長達 4 個月的排練及對該部童話歌劇的演繹與詮釋既是一次富有意義的藝術表演展示,也是一次頗具挑戰性的教學實踐。
整部歌劇的制作團隊全部由華東師大音樂學院師生團隊 " 挑大梁 "。王周悅老師擔綱執行導演,譚雅如副教授任合唱總指導,指揮分別由旅奧青年指揮范玥和研究生黃千格擔任,青年教師高凌媛、魯云斐分別在劇中飾演了 " 女巫 " 和 " 漢斯 ",師生聯動、教學相長,極大地促進了專業的發展。
" 高校作為一個教學實踐的平臺,此次活動主要的目的還是教學 ",王周悅表示,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專業的舞臺來進行實踐,在專業領域有所提高,很多舞臺道具在導演的帶領下,由學生自己完成。





該劇演員除了本校音樂學院學生外,還聯袂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紫竹小學、永德實驗小學和華二紫竹初中的孩子們共同參演,推進音樂學科 " 大中小一體化 " 建設,發揮 " 以美育人 " 思政教育特色。
演職人員涵蓋了小學生、中學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以及青年教師,專業跨越了聲樂表演、音樂學、音樂教育、合唱指揮和鋼琴表演,從而真正實現了學校基礎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學的有效銜接,也充分體現了學科融合的國際化教育理念和全球對話的發展格局。
曹金表示,這次演出把所有的大中小學生、老師都整合起來,充分體現了華師大得天獨厚的‘大中小一體化’的教育氛圍," 為文化市場做一些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努力和工作,這也是我們排練這部歌劇的初衷。我們要在教學、科研、舞臺實踐、文化教育,包括中小學的高品位藝術引領方面,多作一些貢獻 "。

此外,華東師范大學歌劇實驗中心邀請了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音樂劇系麥克 施納克教授(Michael Schnack)擔任總導演,將原汁原味的德奧音樂表演精髓融入其中,聘請華東師大外語學院英語系劉森教授團隊對此次參與歌劇排演的演員們進行了從語言腳本到語音實踐的全面指導。

此次演出場館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作為華東師范大學卓越育人新平臺和文化建設新地標,為學校師生、文化團體和上海市民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文化展演活動空間、藝術教育實踐空間和文化創新轉化空間,成為學校乃至上海這座優雅之城文化傳承、發展、建設的新基地和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的新引擎,為加快融入和推動創新策源功能區高質量創新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
作者:
攝影:陳彥鍇 范家樂 剪輯:祁駿 編輯:陳云峰 責任編輯:王蔚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童話歌劇《漢斯和格蕾特》上演,“大零號灣”童趣奇妙夜連演三天!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59e52b8e9f090f9c2c534a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