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匯區人工智能今年總產出預計超過 800 億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31% ——瞄準新質生產力,徐匯區聚焦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加速集聚業態,構筑完整生態,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依托以漕河涇產業創新增長極、西岸數字谷產業集聚增長極為 " 兩極 ",徐匯濱江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帶、漕河涇—華涇人工智能高質量創新帶為 " 兩帶 ",徐匯區構建 " 兩極兩帶 " 人工智能產業空間布局,截至目前已集聚相關企業和機構 200 余家,包括互聯網大廠、人工智能企業、生態鏈場景公司等多元主體。今年下半年,根據國家相關部委《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大模型備案的 8 家機構企業中有 6 家來自徐匯區,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商湯科技、MiniMax、星環科技等。
面對新質生產力 " 日日新 " 的產業規模和需求,徐匯區科委等部門也在思考:如何精準扶持、靶向發力,讓產業加快集聚成勢。
首先,從政策端供給。徐匯區發布全市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專項政策,預計年底正式施行。對接國家和全市發展戰略,重點圍繞創新體系構建、產業集聚發展、產業生態營造 3 個層面提出 15 條具體政策,系統強化算法、算力、數據、應用、治理等要素支撐," 讓底層技術突破發展,行業應用多點開花 "。尤其針對大模型訓練、優化可能面臨的算力瓶頸,每年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不超過算力成本的 30%、最高 1000 萬元的資金支持。
其次,從服務端優化。市區聯手共建全國首個大模型生態社區 " 模速空間 ",一期近 1 萬平方米空間已有 19 家大模型上下游企業首批入駐。創新生態社區 5 樓的 20 平方米辦公室,以距離地鐵站 3 分鐘步行距離、梯次優惠房租等優勢,吸引了百思瑪特這支 10 人的初創團隊。企業負責人邱運偉更看重的是同一幢樓緊鑼密鼓打造的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即將嵌入的基座模型、開放數據、算力調度、能力評測、備案輔導、融資服務、綜合服務等。
徐匯區科委聯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機構,依托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數據平臺 Open Data Lab,為入駐企業提供大規模、多模態、高質量開放數據服務。徐匯區金融辦與徐匯資本聯合打造科創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吸引社會資金,在管基金規模約 8000 億元,投資社區內企業 15 億元,估值約 660 億元。
此外,將面向消費、文娛、醫療、金融、教育等大模型需求轉化快、先發優勢強的垂直應用領域,打造若干行業級生態社區,推動各類垂直場景小模型 " 首發首秀 "。
如今,在模速空間,百思瑪特與 " 隔壁鄰居 " ——今年 3 月剛成立的北京開放傳神科技有限公司,有了初步意向交流。前者聚焦大模型開源生態社區建設和垂類模型服務,剛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后者恰能提供業務場景的開放適配。
作者:王宛藝
文:本報記者 王宛藝 圖:視覺中國 編輯:施薇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徐匯人工智能產業總產出今年預計超800億元,靶向發力助新質生產力加快集聚成勢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778f958e9f095bf7062129
文章由用戶上傳,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