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tton id="z8xy6"><menu id="z8xy6"><form id="z8xy6"></form></menu></button>

        1. <em id="z8xy6"></em>

          <em id="z8xy6"><label id="z8xy6"></label></em>
          1. <div id="z8xy6"><ol id="z8xy6"></ol></div>

            拌面

            這幾年,在單位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如果上午忙碌,做的都是趕急費力的工作,那么午飯前大家都會想到拌面

            這幾年,在單位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如果上午忙碌,做的都是趕急費力的工作,那么午飯前大家都會想到拌面。新疆人的胃是拌面的胃,新疆人的力氣亦來自拌面,所以很多新疆人都會選擇在中午吃拌面。

            吃拌面,往往選擇那種基本上只做拌面的飯館,進入店中報上自己要吃的菜名,然后選一個座位坐下等待。拌面的面萬變不離其宗,永遠都是拉出的那一種,所以點拌面都是在拌菜之間做選擇。拌面的配菜幾乎涵蓋了所有市場能見到的蔬菜,如西紅柿雞蛋拌面、蘑菇肉拌面、茄子肉拌面、羊肉皮芽子拌面、韭菜肉拌面、白菜肉拌面、土豆絲拌面、蒜薹拌面、豆角拌面、牛肉拌面、過油肉拌面、辣子雞拌面、毛芹肉拌面、辣子肉拌面、辣皮子拌面、椒麻雞拌面、酸菜拌面,等等,即使一周連續吃拌面,也不會重樣。

            有一次在喀什吃拌面,發現有一長串拌面菜,一數有三十多種,其中不乏平時很少見的豆芽肉、青菜肉和木耳肉等。那次人多,主人點了二十多種拌菜,其中還有大盤雞和烤羊肉串,每種菜夾一筷子,就滿滿當當是一大盤子,然后再用勺子盛菜汁潑入面中,便可吃出濃汁雜味的拌面。曾有人以為那樣吃會串味,但一吃之下卻大贊好吃,說這才是新疆的味道——熱情、飽滿、濃烈、直接和簡單。吃這樣一頓拌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出門就開始想下次了。

            拌面,新疆人又叫 " 拉條子 ",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拉出來的面,但與陜西扯面、蘭州拉面截然不同,拉條子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細,否則就喪失了氣度和韌性。

            吃慣了拌面的新疆人基本上都會做拉條子。我在駐疏勒縣的南疆軍區機關時,有一女兵邀我去她宿舍吃飯,并事先聲明是由她親手做的拌面。我走在路上還犯嘀咕,她在那么小的宿舍怎么能做出拌面呢?但從平時對她的觀察和了解,又覺得她屬于那種聰明能干的女孩,應該自小就學會了做飯。等敲開她宿舍的門,才發現她已在一個小盆子里備好了面粉,旁邊是一碗水,另幾個小盤子里則是切好的菜,有羊肉、青椒、皮芽子和細細的毛芹。她大概發現我臉上流露出了給她添麻煩的神情,便笑著說不要難為情,就是吃頓飯的事情,即便是她一個人吃,也要這么多程序,多一個人吃也就多拉幾根面的事情。

            當時的夕光從窗戶涌入,讓這個下午變得溫馨。她那么一說便打消了我的顧慮,而且引得我產生了加入做拌面的沖動,她得知我是第一次做拌面后并未拒絕,反之卻耐心教我。她讓我先適當往那碗水中加鹽,并囑咐我嘗一下水略有咸味即可,千萬不能太咸,否則不容易拉開。經她介紹后才知道,加鹽是為了面吃起來更加筋道。我把鹽水調好后把碗交到她手里,她一邊緩緩把鹽水加入面粉中,一邊用筷子攪拌,將面粉攪拌成了棉絮狀。然后,她把面揉成圓球狀,蓋上一塊濕布讓其醒一會兒。做完了這些可休息一下,她做拉條子的面不能太硬,不然拉不開,也不可太軟,否則煮出的面不精。如果在冬天,最好放在溫暖處,等待餳開后才可以揉。

            那團面餳了一小時左右后,她便把它反復揉得光滑細勻,在案板上搟成一公分左右厚的面餅,然后用刀切成半公分寬窄的長條,繼續蓋上濕布餳發了十分鐘,然后一根一根拉長。她說這一步叫盤面,不必拉得很細,拉到像成人拇指一般粗細即可,但一定要拉均勻。她邊說邊在手上抹上油,然后就開始拉了。我以為拉條子就這樣要被她拉出來了,但她卻適可而止,往盆子底部倒了一些食用油,然后把拉好的面條一圈一圈盤在盆子里,又用手在上面抹上油。我知道這時候用油是為了防止面黏在一起。

            她在盆子上蓋上蓋子,然后開始炒菜。鍋里的油燒至八成熱時,她把羊肉放進去爆炒了幾分鐘,鏟出放進鍋中,然后將油再燒一下,將切好的西紅柿、皮牙子、毛芹等放進去翻炒一會兒后,放入鹽、味精和豆瓣等調味。我以為這樣已經非常好了,但她卻覺得菜汁不夠,在倒入過了油的羊肉片后,又加進去一些水淀粉。于是,看上去有菜有汁的拌菜出鍋了,只待拌入拉條子就可以吃了。此時,盆子里的面已餳發了半個小時,她取出一根,左手持面右手拉制,真正的拉條子便從她手中飛進了沸騰的鍋中。我本想也嘗試拉幾根,但擔心打破當時美好的氣氛,便悄悄把念頭壓了下去。

            那頓拉條子出鍋拌上菜后,我吃得極為愜意,而且總覺得有某種朦朦朧朧說不清楚,但又似乎就在眼前的東西。我想,是因為這頓拌面是她一手做出來的,所以吃起來便多了幾分親切感。這樣想著便本能地看了一眼她,當時正好有夕光照在她臉上,使她顯得分外嫵媚,我便極為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心動了一下。當時我還沒有談過戀愛,對女孩子的感覺始料不及,所以在那一刻既甜蜜又恐慌,等內心稍安寧下來,便趕緊埋下頭吃飯。后來我曾對那位女兵幻想過種種可能,但最終因為她考取軍校離去而不了了之。至今看來,對于她的最美好的記憶,就是那頓拌面了。

            之后便留意起了拌面,很快便發現拌面的味道好不好,最關鍵的是拌菜。新疆拌面的固定做法是一份面配一份菜,凡是菜皆可做成拌面菜,尤其以時蔬新鮮菜最受歡迎,下鍋炒時配上番茄汁或西紅柿,等拌面端上桌后將菜和汁一起倒入面盤中,用筷子來回拌數次,菜汁的味道便會浸入面中,等達到菜面合一的效果就可以吃了。

            新疆人吃拌面十之八九會把過油肉作為首選的拌菜,這道菜里面的肉是羊肉,菜是青辣和皮芽子,味道及菜式很符合新疆人的性格。過油肉早先是奇臺縣的一道菜,很受當地人歡迎。縣領導想把過油肉打造成品牌,但因為它已成為拌面的最佳配菜,最后便不了了之。我曾發現一些餐廳把過油肉當作一道菜,但不怎么受食客們歡迎,即使偶爾被點上桌也很少有人動一筷子。人們都覺得過油肉已屬于拌面,不吃拌面卻上一道過油肉,那有什么好吃的?

            拌面煮熟撈出后,食客可根據口味喜好過水或不過水,不過水者即是 " 然窩子 " 面,吃然窩子需要快速將拌菜拌入面中,若怠慢會使面黏在一起。新疆人將 " 黏 " 稱之為 " 然 ",黏在一起便說成是然在一起。然窩子面的優點是保持抻面的柔軟,吃起來舒適。而過水面的特點是經涼水浸涼后變得筋道、柔滑和細膩,吃起來讓口舌富有力度感。過水面的水很重要,有的人直接過自然生水,腸胃不好的人吃了后會有麻煩,正宗的過面水是將水燒開放涼,然后過面便安然無恙。

            吃拌面必須用盤子,否則會因為不易攪拌而顯得不方便。也有餐廳用碗盛拌面,但必須是那種敞口的大碗,其外觀和使用舒適度已與盤子別無二致。我曾見過兩位外地人因為用不慣盤子而改用碗吃拌面,顯得有些別扭。新疆人吃拌面,從不將盤子端起,因為盤子讓人顯得粗獷,所以新疆人把盤子放在桌子上吃,顯得優雅而又大方。后來我發現盤子之所以是吃拌面的最佳選擇,與新疆人的個性有關——盤子敞亮、直接、一目了然,而新疆人的性格也莫不是如此。兩種事物間如果有相通的氣息,人們就會在自覺或不自覺間將其打通,使之融為一體。很多生命,大概也是這樣被孕育的。

            新疆至今仍沿襲吃拌面可免費加面的傳統,據說此傳統最早出于托克遜縣,那個地方是去南疆的必經之地,南來北往者大多是開車的司機,為了讓他們吃好后有精力跑長途,飯館老板便為他們免費加面,久而久之便形成新疆獨有的傳統。我曾在托克遜吃過一次拌面,本來一盤拌面已經足夠,但總是覺得來一趟不易,加之此地是一種飲食文化的發源地,哪怕讓肚子撐一點也要體驗一下加面。于是便讓面館的小伙計加一份面,小伙計點頭后便去了后堂。本以為拉面、下鍋和出鍋的程序至少需要十分鐘,不料一扭頭便發現小伙計已經把一份面端了上來。原來面館早就備好了加面,吃拌面的人只要說一聲,他們馬上就可以滿足你。看來托克遜人很重視自己創造出的光榮,把加面當成傳統在傳承。

            新疆人說,托克遜人的嘴刁得很,他們除了吃托克遜的拌面,對別的地方的拌面一筷子也不動。托克遜人聽到那樣的議論也不客氣,一張嘴說他們托克遜的拌面,便是天下第一的架勢。也難怪,托克遜人做拌面用的是坎兒井中的水,其筋道和柔滑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的,所以他們便自豪。坎兒井并非常見的眼井,而是吐魯番盆地中獨有的地下水利工程,因其流淌方式奇特和總長度頗為驚人,堪稱是中國第二條運河。吐魯番一帶在夏季的氣溫高,雪水在地表上流淌會被蒸發掉,于是人們在地下挖掘出暗渠讓它們流淌,一則可保持水分,二則可有序把水導向可灌溉的地方。巧的是,人們做拌面時用坎兒井的水和面,無論是揉還是拉,都會讓面格外柔韌,吃起來更是分外的好。

            新疆人如出差或長期在外,最想念的一定是拌面。有人在外地嘗試做拌面,因為面粉和水質,做出的拌面不怎么好吃。這其實不難理解,新疆的小麥日照時間長,面質適合做拌面一類的面食,而其他地區的面粉過于綿軟,達不到拉條子的效果。新疆人出差回家前與家人通電話時,家人都會問他們晚上吃什么,答之兩個字:拌面。有一位朋友因為太過于思念拌面,下飛機后直接打出租車去了一家面館吃拌面。后來他描述當時的情景,吃完拌面出來,被九點鐘還沒有落下去的太陽一照,一下子就全身舒服了,遂感覺這才算是真正回到了新疆。

            吃拌面多年,亦經歷不少趣事。有一戰友從西藏阿里下山到葉城,讓飯館老板做三份拌面,老板說如果面不夠可以免費加面,不必一次點三份。他說不是加不加面的問題,而是太想吃拌面了,哪怕一份只吃幾口也要來三份。于是老板按照他的要求上了辣皮子肉、土豆絲和過油肉,他逐一品嘗,面露欣喜之色。

            新疆人大多有吃完拌面后喝面湯的習慣,面湯的稀稠取決于煮過拌面的多少,一般情況下都是清淡、略有面色的湯,喝起來頗為爽口。吃完一盤拌面后,慢慢喝一碗面湯,目的是幫助消化。時間長了,便成為吃拌面者必不可少的習慣。雖然喝面湯在如今的大城市已消失,但在農村或家庭中仍多見,尤其是年長者吃完拌面后,再喝一碗面湯,會笑著說,今天的拌面太扎實了,喝一碗面湯把縫縫好好灌一下!他們說話的架勢和精神勁頭,是新疆人幽默而又認真的樣子。

            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在飯館吃完拌面后離去,走到半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他抓耳撓腮一想原來忘了喝面湯,于是便轉身返回那家飯館,老板一看見他便說就知道你會回來,面湯在爐子上給你熱著哩!那人喝了面湯后再次上路,腳步陡然快了很多。

            作者:王族

            文:王 族 編輯:錢雨彤 責任編輯:舒 明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拌面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572c0f8e9f094a30662482
            文章由用戶上傳,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

            給TA打賞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賞
            時下

            一個關于蝴蝶泉的傳說,一段令人動容的凄美愛情故事 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獲獎作品展映

            2023-11-17 18:48:31

            時下

            《乘風破浪的姐姐 越南版》首播收視第一,中國模式出海再造爆款

            2023-11-17 18:51:05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1. <button id="z8xy6"><menu id="z8xy6"><form id="z8xy6"></form></menu></button>

                  1. <em id="z8xy6"></em>

                    <em id="z8xy6"><label id="z8xy6"></label></em>
                    1. <div id="z8xy6"><ol id="z8xy6"></ol></div>
                      性爱交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