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最大的展臺,非 "THESMARTCHAIN 全球食品集成分銷平臺 " 莫屬,在 3565 平方米空間內,光明食品集團將所有收購、入股的海外品牌集納于此,形成智慧鏈,并進行全方位展示。但很少有人會問,這條智慧鏈最終通往何方?
答案則在展館之外。長寧區水城路 555 號," 光明城市廚房 " 駐扎在社區巷口,來自意大利的橄欖油、西班牙的金槍魚、新西蘭的牛奶、澳大利亞的牛肉…… 20 多家參展企業的 400 余個展品相融構成了 " 世界美食 城市廚房 " 的體系業態,消費者走進餐廳,品嘗舌尖上的世界美食,進博會溢出效應最終落地于 365 天的美好生活。
第六屆進博會昨天圓滿閉幕,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 784.1 億美元,比上屆增長 6.7%,創下新高。除了早已眾所周知的 " 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 ",事實上,經過這些年進博會的不間斷培育,你還能發現更多不一般的 " 溢出 ",比如大企業為 " 鏈主 ",帶動小企業在大平臺發光;又比如越來越多進口展品落于日常商品,為國內消費者帶來美好生活;還比如中國創新開始反哺海外,形成國內國外雙向奔赴、相互提升。
以大帶小
進博會有一個熱詞,叫作 " 鏈主 " 企業。它原本是指產業鏈供應鏈的帶頭人,現在有了新的解讀:參展商帶 " 團 ",幫助更多中小企業走上進博會大舞臺。
新西蘭乳品企業紐仕蘭今年首次帶領該國 12 家中小企業 " 組團 " 參展,那根鏈條則是聯通中國和新西蘭的數字跨洋營銷通道。原來,今年 6 月起,紐仕蘭率先開始打造 " 直播 + 溯源 " 雙邊經濟新引擎,紐仕蘭乳業亞太區 CEO 盛文灝很快就收到了瑪琪摩爾等品牌商的咨詢:" 我們想開拓中國市場,能不能帶上我們?" 盛文灝眼睛一亮:那就一起去進博會!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紐仕蘭搭起直播間,邀請 12 家企業輪番上陣,以直播為媒、跨境電商為通道,抹平時空阻隔。有這樣的 " 鏈主 " 企業以大帶小在前方引路,更多小企業得以在進博會發光發亮、奮力追夢。
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此次攜 17 家創新企業 " 組團 " 而來,這些小企業并非歐萊雅集團下屬品牌,而是來自 BigBang 美妝科技創造營項目。一家韓國企業研發出先進的生物技術,將天然植物提取物與微生物發酵技術相結合,在進博會上自信展現面向未來的美妝科技解決方案。
" 這完美詮釋了什么是進博會:這是一個讓行業伙伴、大公司與小公司攜手合作、共建更好商業環境的平臺,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認為,進博會是其開放式創新生態圈的見證者。
從更高維度觀察,進博會本身就是一個 " 以大帶小 " 的最佳平臺,演繹了大量從 9 平方米展位起步的創業故事,這種創新氛圍已逐漸成為進博會的 " 顯性基因 ",成為溢出效應的原動力。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劉福學說,本屆進博會把創新孵化專區挪到了北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展覽面積和項目數量雙雙翻倍,吸引了 39 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300 個創新項目,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作。
進博會成功精彩難忘的背后,歸根到底是市場、是平臺、是成果轉化落地的大機遇。數以千計的全球初創企業來到進博會,也從不同側面印證了中國的承諾——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讓合作共贏惠及世界。
落地生活
走過 6 個春秋,進博會溢出效應越來越顯著,而它最終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照見美好生活。
每一年的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總是人聲鼎沸。以此為原點,很多全球首發、亞洲首秀藥品、藥械最終都能獲批上市,托舉起生命健康。短腸綜合征是一種患病率極低的罕見病,患者長期依賴腸外營養和靜脈輸注支持,生活艱辛。去年進博會期間,武田制藥帶來了一款創新藥 Revestive,得益于博鰲樂城特許準入、先行先試的政策,僅僅 6 個月后,這款創新藥就在樂城先行先試區的醫療機構落地,來自甘肅蘭州的 4 歲小朋友果果由此成為國內首個受益患者。
"2020 年以來,武田制藥已有超過 10 款在進博會上展示過的創新藥物和突破性適應癥在中國獲批上市,7 款創新產品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武田制藥全球高級副總裁、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說,得益于進博會,企業在華獲批上市速度和數量屢創新紀錄。
食品及農產品展區的展品離老百姓生活更近。6 屆 " 全勤生 " 麥德龍此次帶來 117 款全球精選商品,首次參展商品達 61 款,其中 33 款首發商品 " 零時差 " 落地中國市場。麥德龍中國總裁蔡天樂說,麥德龍的全球采購已為中國市場引入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質商品,成為全球商品落地中國的重要鏈接。
無論是進博會場內還是場外,無論是會期 6 天還是日常 365 天,進博會溢出效應最終體現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進博會,光明食品集團與澳大利亞 IBF 牧場達成戰略合作,將把來自澳大利亞的 " 橙子和牛 " 引進國內,再度升級牛肉品質。光明食品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說得坦率:光明集團所構建的智慧鏈體系、呈現在進博會展臺的每一件展品,最終都會落地于上海街頭的商場、超市、餐廳,呼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雙向奔赴
聯合利華今年迎來進入中國市場 100 周年,它的展臺被設計成連接過去與未來的 " 時光隧道 ",一輛鐺鐺車回顧了品牌入華百年的歷程,一列高鐵則代表通向未來的旅程。站在下一個百年的起點,外資品牌的經營戰略也在發生轉變,聯合利華中國區總裁瞿巍這樣注解:通過進博會,聯合利華將把更多可持續創新成果帶給本土消費者,把更多的 " 中國智造 " 與 " 中國研發 " 推介給全球。
從全球品牌走進來,到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在這個不斷深化開放、與世界同行的大海般市場,進博會正成為一個關鍵的 " 中轉站 ",釋放出更多 " 合作共贏 " 的信號。今年,無印良品首次參展進博會,其日本總社社長堂前宣夫率高管團隊飛赴上海,并由此 " 進入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將更多中國設計推向全球市場。
在進博會,記者還看到了更多上海企業的身影,這些企業懷著學習的心態,來這里參觀對標、合作交流、啟迪思路。
在上海支小馬路誕生并成長起來的西井科技,從創業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于全球化企業。過去 6 天,西井科技高級副總裁張波始終 " 釘 " 在汽車展區," 與奔馳、捷豹、長城汽車、中遠海運、和記港口的高管都見面了,德國、法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克羅地亞等國原本從沒有過交流的展客商,都對我們的新能源智能無人駕駛卡車 Q-Truck 大有興趣,有望成為潛力合作區域。" 他說,這幾天,西井科技第二批 Q-Truck 已從上海起航,正在運往英國菲力斯杜港途中。" 參加完進博會,我們要立刻復盤,用好進博資源,走向更多國家和地區。"
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有感而發:" 進博會不僅僅是為了進口,它也可以在洽商中看到帶動中國產品出口的巨大潛力;進博會不僅僅是貨物的進口,還將助推數字革命所引發的新產業、新領域、新商業模式得到長遠發展。"
走過 6 年發展歷程,進博會何以越辦越好?它除了更好發揮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平臺功能,也要在更深層次對中國、對上海未來發展產生啟示、牽引和提升作用,帶來不一般的溢出效應。從這個角度來說,進博會之于上海與世界的鏈接,也有著雙向奔赴的意義。
作者:徐晶卉
文:本報記者 徐晶卉 圖:袁婧 編輯:施薇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第六屆進博會圓滿閉幕:始于進口,更是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4eacf78e9f0978233450cc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