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唱會、交響樂、音樂節,戲劇、舞劇、話劇……今年的大灣區演出市場用 " 熱火朝天 " 來形容都多少有些 " 謙虛 " 了。上半年,光是廣東省省會廣州,大中型演出數量就位列全國第一,來廣州舉辦演唱會的演出藝人數量同樣是全國第一。
為何大家都愛來大灣區演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解答為什么藝人、明星那么喜歡把大灣區作為首選演出地?
其中當然有廣東與港澳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緣故,今年在大灣區舉辦演唱會的藝人中,粵語歌手占了不少。廣東與港澳有著共同的語言文化,再加上 " 港車北上 "" 澳車北上 " 等等一系列便利大灣區內地與港澳流動的新政,讓大灣區居民現場追星便利指數直線上升。
不僅如此,大灣區多重文化交融、包容開放的氣度更是滋養了這片演出熱土。從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到橫掃國際獎項無數的音樂劇《泰坦尼克號》,民族風到國際范,只要你喜歡,在大灣區都能 " 一秒切換 "。
當然,演出的狂歡可離不開年輕人的激情。脫口秀、音樂節、Live House(音樂展演空間)等等各種新型演出都有著龐大的年輕受眾。灣區的蓬勃發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年輕人,而年輕血液則吸引了更加豐富新穎的演出落地灣區。
演出市場火爆帶來的不僅是文化的交融,更是經濟的繁榮。" 演出 + 文旅 " 成為消費經濟的推動力,更帶動演出配套產業鏈的發展,促進更多優質灣區文化產品的孵化,像《詠春》等誕生于灣區的文藝作品就是從這里出發,走向世界。
一首歌,一場劇,一聲曲……一場演出 " 鳴鑼開場 ",帶來的不僅僅是拉動當地餐飲、住宿等等 " 黃金萬兩 ",更為 " 文化灣區 " 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演出經濟出發,激情四射的 " 勁歌金曲 " 里,我們看到的是活力澎湃的灣區,熒光棒揮動的人海中,無一不是流動的中國。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 | 謝哲
“戲”太多!大灣區演出經濟為何如此火爆?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476f238e9f09390924dc7c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