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超第 28 輪以 0 比 4 不敵成都蓉城后,本賽季長期排名墊底的的深圳隊提前兩輪降入中甲。相比降級,更令人擔心的是深圳隊能否繼續存活。由于投資方自身業務陷入困境,得不到輸血的深圳俱樂部目前債務高達數十億元。如果無法在下賽季開始前解決巨額債務,這支建隊歷史長達 30 年的中超元年冠軍很有可能就此消亡在歷史長河中。
" 今年這種情況,我們的目標就是不辜負每一場比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球迷就行了。" 深圳隊員徐浩峰在球隊降級后表示,隊里沒人愿意看到這個結果,但所有球員都盡力了。如上賽季的河北隊一樣,在球員被長期欠薪的情況下,球隊能堅持到此時已屬不易。但球員和教練們的堅持不能改變深圳隊的資金問題。
中國各職業俱樂部至今仍未建立起自身造血機制,近幾年又普遍收入大幅下滑,一旦投資方撤資或無法繼續輸血,俱樂部就岌岌可危。除深圳隊外,中超衛冕冠軍武漢三鎮本賽季也陷入同樣的困境。9 月 1 日,該俱樂部投資方正式停止注入資金,盡管隨后俱樂部通過出售球員等方式努力自救,但關鍵的多元化股改進程依然停滯不前。盡管俱樂部沒有債務,但如果無法找到接盤的投資者,武漢三鎮的前景不容樂觀。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剛剛當選中國足協主席的宋凱近日表示,為了切實解決職業俱樂部面臨的經濟困境,大概率會部分開放球隊冠名,而且有可能就在下賽季實行。此外,在球隊可以有冠名的情況下,俱樂部的工商注冊名仍然必須是中性名。
職業俱樂部采用去企業化中性名是中國足協在 2018 年提出、2021 年實施的政策,實際上與股改多元化是兩項配套措施——只有去除了企業化的名稱,才能幫助俱樂部獲得包括政府投資在內的多方投資。但從最近幾年的實際操作情況來看,包括深圳在內的多家俱樂部股權推進多元化股改舉步為艱,已經完成股改的大連人、河南、滄州雄獅等俱樂部,運營情況也不順暢。就連一向穩定的山東泰山也在本賽季中期面臨資金困局,原因是三家投資方因投入資金配置失衡而有了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直作為中國足協推出中性名政策的效仿對象,日本足球職業聯賽去年也出現了允許職業俱樂部出售冠名權的相關討論。作為從 1993 年 J 聯賽創辦之初的必要條件之一,日本各職業足球俱樂部始終恪守中性名這一原則,但近年來俱樂部資金壓力越來越大。日本名宿本田圭佑非常支持俱樂部出售冠名權," 我能理解俱樂部根植當地的想法,但現實是大部分俱樂部沒有母公司或贊助商無法運營 "。不過討論歸討論,J 聯賽暫時沒有走回頭路的意思,同時正在考慮讓滿足條件的俱樂部上市等其他融資方式。
對于目前普遍面臨巨大資金壓力的中國職業俱樂部而言,開放冠名權是一個可以短期內快速起效的開源舉措。在豐富了獲取資金途徑的同時,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俱樂部規避風險的能力。但也必須看到,恢復冠名權絕不是萬能藥,甚至堪稱飲鴆止渴。
中超俱樂部冠名權如今能賣出什么價格尚未可知,但在如今國內足球贊助市場一路走低的背景下,前景不容樂觀。如果售價過低,顯然無法實現開放的目標,對于動輒欠債數億數十億的中國俱樂部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如果冠費在總收入中占比較高,則俱樂部經營又回復到靠大金主養活的模式,只是 " 金主爸爸 " 從投資方換成為冠名商。以冠名權來換取大筆資金,是最偷懶的俱樂部經營方式,其邏輯思路與靠投資方輸血完全一樣,期待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從單一渠道獲得資金最大化。

職業俱樂部植根于當地,通過中性名來吸引更多元化的投資,逐漸實現自我造血,這是全球幾乎所有主流聯賽俱樂部的生存模式。以企業名命名球隊的企業聯賽模式本世紀幾乎完全消失,也證明了這種 " 偷懶 " 模式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續性。中國足球職業化已經三十年,俱樂部中性命名并非來自前兩年的異想天開,而是早在創辦中超前就明確提出的愿景。回過頭看,推行中性命名的時間點恰好與疫情和地產行業下滑的現實相沖撞,造成了各俱樂部普遍的經營困境,但中性命名本身沒有問題,而且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必經之路。
推行中性命名時,中國足壇經歷過一陣動蕩,好不容易逐漸從中走出,卻又要朝令夕改,走上來時的回頭路——這對中國足球才是最大的傷害。如今的中國足球最不需要的就是反復橫跳的不確定性,這只能令這個波動中的市場進一步失去信心和活力。(圖片來源:IC Photo)
作者:陳海翔
編輯:谷苗
責任編輯:沈雷
足協考慮開放俱樂部冠名權,走回頭路是對中國足球的最大傷害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3aa2ef8e9f0937e01dfa3f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