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鄭州暴雨的瞞報行為讓人記憶猶新的話,那么在那之后的瞞報就需要我們問一句“為什么”了。
下午五點多的時候,吉林官方發布通報,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黨委書記進行免職處理。
如果你已經了解了這次事件的前因后果,那可能會覺得這處理有些搞笑。
首先,一般正常免職是還有工資的。因此很多時候所謂的免職,說白了就是“帶薪休假”。
然而,這假休的合適嗎?
早在多天之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之中就出現了疫情。但是學校竟然采取了“壓輿論”的方式,生生把這個事情按下了。
這并非瞞報已經結束的事情,而是瞞報正在發生的事。
舉個例子,鄭州洪水遇難人數事件,瞞報只在于瞞報本身。但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瞞報的同時,那些被感染的學生要怎么處理?
你這邊瞞報,那邊就有一條條鮮活年輕的生命在遭遇病痛和危險,甚至還有極大的概率會出現擴散的情況。
但是學校不管這些,他們只有唯一一個目的:瞞住。
最后就出現了諸如“在圖書館隔離學生”,“在宿舍隔離學生”這些操作。說到底,這種隔離,就純粹是給學生一個類似于安慰的交代,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因為廁所的數量是沒法控制的,陰性陽性的學生都到同一個廁所,那又有什么作用?
從這種做事的態度,就充分體現出了學校真正的心態:學生健不健康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出了這樣的事如何保住頭上的烏紗帽。
然后方向統一了,只要學生說不出話,誰又知道學校里面究竟發生了啥?
那么在熱搜曝出來之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里面究竟是怎樣一副場景呢?
把所有學生趕到一起,要么圖書館要么教學樓,讓他們交叉感染,本來沒有病的也變成了密接,整個學校的學生都在崩潰大哭。
九號公寓被隔離了好幾百個學生,然后把陰性的轉走,陽性的要么等死,要么等自愈。
有同學已經沒意識了,躺在寢室里等待處置。
可以想象,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自己平日里活生生的同學就這樣躺在身邊,恐懼的同時,也免不了一陣陣的悲哀與寒心吧。
從6號、7號開始,吉林農科院的學生們就知道出現了疫情,在這期間,因為學校的操作,他們只能通過發微博來獲取關注和求助。可偏偏熱度這東西,是可以買,可以壓的。直到10號,從幾個病例擴散成了聚集性感染,熱度再也壓不住,曝光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據新華社報道,吉林農科院曝到熱搜第一后,3月10日,連續30輛核載55人的大巴車在學院門口排起了隊,一排排的學生穿著防護服被送出學校轉移隔離。
說實話,我第一次見一所學校里,全都是穿著防護服的學生。要是不知情的人看到這種照片,恐怕根本想象不到發生了什么吧。
吉林農科院這次的行為,第一,危害到了幾千名學生的生命安全,不管最后他們有沒有全都康復,最起碼他們都曾經陷入了危險,有失去生命的可能。
那都是一個個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未來的路還很長。
第二,學院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風氣太惡劣了,惡劣到令人恐懼的程度。僅僅為了省事、為了不丟分、為了升職空間和烏紗帽,自私到根本不管后果是什么,不管會不會出現死亡,這可是人間啊!
為什么社會上的隔離偶爾也會爆發怨言,但卻從沒有到過這種程度?答案很簡單,因為隔離不管是對于確診的還是對于沒確診,都只會增加他們的安全程度,而不會令他們陷入更危險的局面之中。
吉林農科院呢?只要能成就自己,誰管他人死活。
第三,在六七號那幾天,才出現少量確診的時候,吉林農科院采取的核酸檢測方式竟然是“混檢”。我實在想不通,這是哪一位領導拍屁股決定的方案,為什么一所大學里沒有任何一個老師站出來質疑。
什么是混檢?顧名思義,一組一組的進行核酸檢測,所以就算查出來陽性,也根本不知道這個陽性是誰。然后只能把那一組十個人全都找過來,一起隔離。
混檢一般都是大城市里抽檢用的方案,比如說某個市爆發了疫情,連續兩次核酸檢測做下來,基本控制住了,那么開始混檢,效率非常高。
一個大學幾千人,有必要混檢嗎?這樣做只會導致疫情傳播的更快,并且幾乎看不到任何效果。
所以除了官僚主義之外,這充分的說明了另一個問題,我們有些領導,確實無才無德,說不定還是多年前通過關系上位的。什么都不會,也什么都不懂,這就導致他們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甚至正常人拍屁股都不會做出來的決定。
對于這樣的人,我覺得僅僅是免去公職根本不夠。免去公職又怎么了?這樣的“大人物”,錢早已撈夠,免去公職,不過是讓他們不要再摻和,安安心心去過些逍遙快活的日子罷了。
其實就這件事而言,雖然領導的決策有問題,但中途是出現過轉機的,那就是學生們紛紛在網上曝光和求助。
可偏偏又在這種時候,出現了刪帖打壓言論的現象,間接導致這次轉機消失。如果事情早兩天曝上熱搜,情況絕對不會嚴重到現在這樣。
30輛大巴車,你敢想象有多少陽性學生嗎?
此事不能草草結束,第一任務是安排好確診學生,接下來,要把過程徹底查清楚,是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是學校出現確診沒上報,還是上報了的消息被打了回來。
如此事態,已經不下于一場災難,我絕對不信僅僅是一個“大學黨委書記懶政”就能夠說通的。
給社會一個交代,給所有關注此事件的人一個交代,給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學生以及家長們一個交代。否則,今天事情可以發生在大學里,明天就會出現在創業園,工廠之中;這次可能發生在學生身上,下次就可能出現在你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