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個寂寞,最后路透社的問題,一個也沒回答。譬如飛機日常維修記錄什么什么的;最后飛機的狀態;最后有沒有塔臺聯系,如果聯系,說了什么;會不會把XX請到中國來協助調查。。(如果沒記錯的話)你以為他說了,他也覺得他說了,事實上他確實說了!
3月23日更
路透社的問題,就個人而言,屬于更想關心的。畢竟以后自己以及家人還是會選擇乘坐飛機出行。對于該航班地勤機務、班組長是如何安排的以及放行單是否第一時間封存等等這些,以及記者提問不方便說的,可以說尚在調查取證,后期有具體信息會第一時間向公眾公布。退一步再說,是不能現場隨意承諾的,那就按之前別人說的,情況復雜,現在還在調查當中。總不能問“該飛機日常維修記錄如何?”你說“在大排查,包括臨時性和預防性措施”
一下子,我突然明白了,又似乎什么都沒明白。
我經常跟同事說一句話,你做和不做是兩回事。你做了,做不好,可以說自己業務能力不強。
發布會的目的,就是以正視聽,從官方、權威的角度向公眾報告最新的事件進展、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解答公眾關心的問題。
在發布會之前,其他途徑傳播的各種言論、圖片、視頻等信息都可能被推翻,這就是官方、權威的作用。
本次發布會并沒有達到前面的目的。一是照本宣科、埋頭念稿讓人聽了反感。二是記者的參與熱情不高,好像大家都在應付差事,走走過場,完成任務。三是對于個別記者的專業提問,回答者視若罔聞,你問你的,我念我的。
路途社記者的提問很專業、很敬業,董事長的回答很不專業、很不敬業。
事故發生,舉國震驚。相關方面需要及時給旅客家屬有個解釋,給廣大公眾有個說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也是很低的要求。可是,看完整場發布會,感覺根本沒有多少新的信息,吃瓜群眾就是看了個寂寞。
希望下一次的發布會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