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國慶 " 雙節 " 疊加,線下,餐飲消費一派紅火;線上,美食類紀錄片持續高熱,甚至有人循著片中的線索開啟了味蕾游。
沸騰的火鍋里隱藏著什么動人故事?翻滾的熱湯中激蕩著怎樣的精彩人生?由嗶哩嗶哩(以下簡稱 B 站)出品的美食人文紀錄片《生活如沸 2》正在熱播,吸引近百萬網友在線追看,前 6 集的播放量已逼近 3000 萬。新一季共 8 集,主創團隊前往全國 16 個省市,找到 24 種最具代表性的火鍋,以帶有溫度的日常視角洞察人們的生活百態。" 我們把片名定為《生活如沸》,就是希望通過火鍋這個載體,來更多關注我們生活中那些可能被忽視、可能被生活裹挾前行時而放棄的沸騰。" 紀錄片總導演李薌說。
當下,日常煙火正成為網生代紀錄片的創作重心,《生活如沸》《人生一串》等以垂直細小的美食為切口,圍繞 " 煙火氣 "" 市井味 " 展開敘事。美食紀錄片扎堆,年輕網友為何青睞 " 舌尖上 " 的故事?" 美食,從來不局限于食物本身。"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楊洪濤認為,影視創作在講述美食的制作與食用的過程時,將各地節日文化、風俗習慣等融入其中,詮釋人們對故鄉、家國的真摯情感。" 這些美食元素如同多棱鏡,折射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使地域特色文化得到有力傳播。" 鏡頭里的一餐,串聯起觀眾最關心的職場、家庭、情感問題,進而構筑起牢固的情感紐帶,喚起價值認同。
方寸市井小小一口鍋,深藏真實又溫暖的世間情味
" 你概念中的小是什么樣子?是微小、可愛,還是鳥瞰城市的小而壯觀?"《生活如沸 2》開篇,以這兩個問句將觀眾的視線引至重慶萬州,這是一個將 " 小 " 詮釋得有滋有味的城市。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是當年移民數量最多、搬遷任務最重的區縣。然而,遷移并沒有斬斷當地居民與美食的牽絆——迷你版銀色銅火鍋,身材嬌小,頭蓋茶碗帽,方寸之間云山霧罩,溫暖了萬州的夜。
《生活如沸》是國內首檔聚焦火鍋的美食紀錄片,首季發布于 2019 年底,B 站播放量超過 3500 萬。最新發布的第二季則在美食與情感部分拓展了更多維度。主創團隊認為,美食從 " 小 " 出發,按照氣味、口感、食材、滋味劃分,看似最簡單的火鍋里有中國人對美食的門道與講究;情感從 " 大 " 出發,有溫情的家族之愛,有動人的夫妻愛情,更有振奮人心的家國大愛。
于是,《生活如沸 2》將鏡頭對準街頭巷尾的小店,尋找那些不起眼的老鍋,捕捉其背后的人生故事、時間痕跡。多年以前,小火鍋曾經風靡一時,是老萬州們關于這座城市的味覺記憶。陪伴了幾代人的小火鍋曾幾經飄搖,曾隨著老城區的消失而沒落。如今,隨著新城區的建立,人們又重新將心底的味道拾起。在評論區,有網友留言感嘆:" 鍋邊有酒,身邊有人,兜里有錢,心里有愛。最好的火鍋始終是家里的那一頓,最期待的火鍋永遠是未來的那一鍋。生活是沸騰地跳進去,浮起來已成美味。"
沸騰的火鍋背后有高濃度的情感故事,映照出真實又溫暖的人生百態。穿越風浪,驀然回首,所求的不過是一人相守、一方鍋灶。《生活如沸 2》中,紅燜羊肉火鍋曾是北京 80 后胡同串子的集體回憶,青海土火鍋里的帶魚是建設者們留下的時代印記,臺式麻辣鍋是兩岸剪不斷的情感聯結……紅色湯底咕嚕咕嚕冒著熱泡,肉片沉浸在醬料中翻滾入味,菌類夾雜于蔬菜里若隱若現,美食混合著半盞舊夢一口入肚。方寸市井的小小一口鍋,雜陳著風波與過往,風浪與希望,是煙火鼎沸,更是世間情味。
循著炊煙與酒香,用鏡頭詮釋人與食物的因緣牽絆
從山川湖海到街頭巷尾,美食承載著情緒和記憶,在一代代之間流轉。2012 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拍出美食滋味、生活溫度與人心共鳴。" 食物是人類認知世界最好的通道。" 該片導演陳曉卿認為,從食物的角度來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孤島,人類本身就生活在同一個家園。在長達 10 年時間里,美食人文紀錄片一直熱度不減。它具有極強的包容性,既可以呈現縱橫寰宇的奇觀,也能描摹固守鄉土的日常。
近兩年網生紀錄片異軍突起,吃飯這件平常事吸引了無數觀眾。《人生一串》系列將深夜街市的閑暇愜意、熱辣也平凡的人生故事以及 " 萬物皆可烤 " 的生活意趣娓娓道來,吸引 390 萬網友在線追看;《第一餐》聚焦全國各地獨具特色的早餐文化,探秘深藏市井的中國晨起之味,播放量約 1.1 億;《來宵夜吧》不僅講述充滿誘惑的深夜食物味道,也讓觀眾品咂充滿情感的人生況味,播放量突破了 5500 萬……一些年輕人照著紀錄片中的線索奔赴各地尋覓美食,淄博燒烤、昆陽餌塊、自貢仔姜牛肉等隨著人們的分享逐漸成為網紅。
美食的背后亦是人的故事——把大自然的饋贈,轉化調配成萬千風味,離不開人們的勞作與用心。歷經 4 年拍攝,《川味》第四季的主創團隊深入鄉野市井,循著炊煙與酒香,用鏡頭詮釋人與食物的因緣牽絆。" 我們關注的不是什么米其林大廚,而是那些腳踩土地的人。" 導演彬歌說,以美食為線索,這部紀錄片通過鄉愁鄉味、市井小吃撥開 " 百菜百味 " 的奧秘,也從餐桌的改變見證鄉村振興的成果。
作者:宣晶
編輯:錢亦琛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以美食為代表的日常煙火正成為網生紀錄片的創作重心,舌尖上的故事為何受青睞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1de8c6b15ec013c2118579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