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tton id="z8xy6"><menu id="z8xy6"><form id="z8xy6"></form></menu></button>

        1. <em id="z8xy6"></em>

          <em id="z8xy6"><label id="z8xy6"></label></em>
          1. <div id="z8xy6"><ol id="z8xy6"></ol></div>

            凈利潤大降近八成,歌爾股份依靠智能硬件如何“破局”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曾經的"聲學巨頭"如今變得頗為尷尬。8月28日晚間,歌爾股份(002241.SZ)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曾經的 " 聲學巨頭 " 如今變得頗為尷尬。8 月 28 日晚間,歌爾股份(002241.SZ)發布了 2023 年中報。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 4.22 億元,同比減少 79.7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凈流入 21 億元,同比減少 54.19%。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大客戶依賴之外,歌爾股份的凈利潤下降和當下消費電子市場萎靡有很大的關系,作為代工企業,只能賺取加工環節的利潤,缺失品牌議價能力。即便已經布局了元宇宙和 VR 等多個領域,但是否會帶給歌爾股份新的增長空間,仍然有待市場檢驗。

            凈利潤減少 79.71%

            根據歌爾股份披露的 2023 中報數據顯示,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 451.73 億元,同比增長 3.60%;歸母凈利潤 4.22 億元,同比減少 79.71%;經營現金流量凈額 21.02 億,去年同期為 45.89 億,同比驟減 54.19%。

            其實,歌爾股份已在此前的年報中凈利大幅降低的情況做出了說明:2022 年 11 月,公司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在年報中,歌爾股份就這款 " 智能聲學整機產品 " 計提了 17.83 億元的減值準備,占到當期利潤總額 118.12%。

            盡管歌爾股份對公告中的 " 大客戶 " 語焉不詳,但諸多市場證據顯示大客戶乃是蘋果,所謂的聲學整機產品即 Air Pods 耳機。但在 " 減單 " 風波發生之前,歌爾股份確實吃到了蘋果的紅利。

            2010 年,憑借著突出的技術成功加入 " 果鏈 ",也由此進入了業績高速增長的階段。據相關數據顯示,2010 營收為 26.45 億元,僅用 3 年時間,在 2013 年的時候營收就達到 100.5 億元,翻了近 4 倍。2019 年,歌爾股份開始進入了 Airpods2 的供應鏈,2021 年,營收達到了 782.21 億元,凈利潤更是升至 42.75 億元。

            仔細梳理財報數據可以發現,2021 年,歌爾股份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合計達到 676.95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86.54%;其中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為 332.39 億元,占比高達 42.29%,而第一大客戶正是蘋果;2022 年,雖然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 326.42 億元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占比還是高達 31.12%。

            曾經的 " 護城河 ",如今卻成為難以走出的 " 圍城 "。在今年的半年報數據中,銷售毛利率為 7.29%,同比降低 43.68%。若把時間線再拉長可以發現,在 2020 年達到 18.04%,實現同比增長 15.86% 之后,2021 年和 2022 年的數據便持續下跌,分別為 14.41% 和 12.95%,同比下降 20.08% 和 10.15%。就細分產品來看,今年上半年,智能聲學整機的毛利率為 4.05%,而去年同期為 9.12%,同比降低 5.07%。

            在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看來," 歌爾股份凈利潤的下降和也整體消費電子市場萎靡有很大的關系,作為代工企業,只能賺取加工環節的利潤,缺失品牌議價能力,會受到整體市場環境和競爭的影響。"

            從耳機到智能硬件

            面對大客戶的 " 減單 ",歌爾股份雖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但似乎早有準備,畢竟有著歐菲光的前車之鑒。

            早在八年前的 2015 年,歌爾股份便成為 VR 創業公司 Pico 母公司小鳥看看的第一大股東,自此歌爾股份便開始押注 "VR" 業務,2020 年,歌爾股份拿下 Meta 的訂單,成為其頭顯產品 Oculus 的核心供應商。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歌爾股份的核心收入來源(按貢獻由大到小排序),也從最開始的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和智能硬件,轉而調整為智能硬件、智能聲學整機和精密零組件。由此,歌爾股份的支柱業務實際上已完成從 TWS 耳機向 VR 業務的遷移。

            在 2022 年全年的財報中,雖然凈利潤卻同比減少 59.08%,但公司卻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 34.10%。具體到業務層面,智能硬件、智能聲學整機、精密零組三大業務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 41.94%、38.73% 和 17.69%。

            在此次最新披露的半年報中,智能硬件產品收入增長 18.17% 至 293.18 億元,也是占比最高的板塊,達到 64.9%;智能聲學整機的下滑最多,上半年減少 24.99% 至 92.54 億元,占總收入的 20.49%。

            由此可見,雖然智能硬件正在成為歌爾股份新的 " 發力點 ",但新業務的成長壯大和多種因素緊密相關。近年來,全球宏觀環境更加復雜化,對智能硬件產品的終端需求有所沖擊,VR/AR、智能游戲機等新興硬件產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根據 IDC 數據,2022 年全球消費級 AR/VR 頭戴設備出貨量 880 萬臺,同比去年下降了 21.6%。其中,VR 頭顯的出貨量為 853 萬臺,AR 眼鏡的出貨量為 27 萬臺。陀螺研究院則統計,2022 年全球 VR 頭顯出貨量 1014 萬臺,較 2021 年下滑了 8.65%。

            此外,智能手表的表現也不容樂觀。根據 IDC 數據,2022 年,智能手表產品總出貨量為約 1.49 億臺, 同比增長約 9.4%,整體出貨量保持穩定,但歌爾該項業務的大客戶華為的市占率約 8% 左右,加上其他幾個客戶后,預計歌爾的市場份額在 15% 左右,在行業整體增速較為平穩的背景下,智能手表為其貢獻超額增長的概率也比較低。

            但若將時間周期拉長,據 VR 陀螺數據,預計 2025 年全球 VR 頭顯出貨量有望達到 1.1 億臺,2021 — 2025 年的 CAGR 達到 77.43%。歌爾作為 VR 頭顯的重要參與者,在組裝上占據了 70%+ 的市場份額,是頭部企業 Meta 的重要組裝廠,同時也是國內龍頭 Pico 的獨供。

            " 雖然當下智能硬件面臨著較為復雜的市場環境,但從理論上看,若行業前景和競爭格局都有向好的發展趨勢,歌爾還是具備一定的想象空間,只是具體情況如何,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記者坦言。

            凈利潤大降近八成,歌爾股份依靠智能硬件如何“破局”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ee102b8e9f0963a84723ee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

            給TA打賞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賞
            時下

            上海銀行:建立基于數據互聯司庫管理服務,助力企業發展

            2023-8-30 6:49:28

            時下

            小米2023年Q2經調凈利潤51.4億元同比增147%,雷軍之前再強調高端化

            2023-8-30 6:51:03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1. <button id="z8xy6"><menu id="z8xy6"><form id="z8xy6"></form></menu></button>

                  1. <em id="z8xy6"></em>

                    <em id="z8xy6"><label id="z8xy6"></label></em>
                    1. <div id="z8xy6"><ol id="z8xy6"></ol></div>
                      性爱交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