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家電龍頭,具有 4000 億市值的美的集團(000333)(以下簡稱 " 美的 ")日前又有了新動作。據美的 8 月 9 日晚間的公告,公司正在對境外發行證券(H 股)并上市事項進行前期論證。未來,美的或將在港股登陸。
今年以來,美的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包括推動旗下兩家子公司獨立 IPO 等等。在業內人士看來,赴港上市對于美的來說,是其向全球市場拓展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塑造其國際化全球化的品牌形象;拆分子公司獨立上市,則和美的自身的發展路徑息息相關。
欲赴港股
據美的公告,公司召開了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同意公司研究論證公司境外發行證券(H 股)并上市事項的議案》,本次擬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發行完成后公司總股本的 10%。
對于此次赴港上市的目的,美的在最新公告中表示,這是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需要。事實上,ToB 和海外業務已經成為了美的主要的拉動力。
根據美的 2022 財年業績以及 2023 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2022 年,美的營業總收入 3457 億元,同比增長 0.68%,與上年度基本持平;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 296 億元,同比增長 3.43%。2023 年一季度,美的實現營業總收入 966 億元,同比增長 6.3%;實現歸母凈利潤 80 億元,同比增長 12.0%。
雖然營收總體平平,但在海外業務方面,卻表現亮眼。2022 年,美的海外銷售收入達到 1426.45 億元,占總收入 41.48%,同比增長 3.63%。財報稱,去年公司建立以美國、巴西、德國、日本、東盟為突破口的全球戰略;2022 年新增合作客戶超過 3000 家;海外電商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14%。
" 對于已經在出海并購作出一系列規劃的美的而言,全球化是巨大的市場。"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藍鯨財經記者。美的還在今年 5 月舉行的 2022 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2 年其埃及生產基地和泰國空調新基地完成建設和投產,并會持續推動位于巴西和墨西哥生產基地的建設,有效覆蓋美洲市場。
資深產業經濟分析師、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在接受藍鯨記者采訪時表示," 赴港上市對于美的來說,是其向全球市場拓展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塑造其國際化全球化的品牌形象,推動國際化業務的開展,符合美的的發展路徑。"
" 如果美的可以在港股順利上市,在資本市場也會釋放有利信號,對 A 股市場也會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丁少將接著分析稱。
資本市場動作頻繁
事實上,今年以來,美的在資本市場上一直動作頻繁。
在赴港上市之外,今年美的旗下兩家子公司擬拆分上市。7 月 28 日,美的公告稱,擬啟動分拆安德智聯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對此美的表示,此舉有利于進一步理順業務架構,釋放創新業務板塊估值潛力;有利于安德智聯擴寬融資渠道,完善激勵機制,提升企業競爭力。
7 月 20 日,美的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美智光電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擬繼續向深交所創業板沖刺。而這也是美智光電第二次向深交所提交 IPO。
接連拆分上市,也有其業務增速降低的原因。去年,美的營收增速創下了六年來新低,凈利潤增速為 2013 年以來最低,消費電器業務營收 1253 億元,同比下跌 4.99%,占總收入 36.43%。
" 拆分子公司獨立上市,有助于釋放每個業務板塊的潛在價值,也可以使得每個板塊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戰略需求進行獨立運營和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和市場反映速度。" 中關村數字媒體產業聯盟執行主席、CCTV 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劉興亮告訴藍鯨財經記者。
此外,在資本市場動作頻繁的背后,也和美的的戰略布局緊密相關。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萬洪波曾表示,家電業務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美的的 " 第二曲線 " 是 ToB 業務,未來美的將在樓宇科技、新能源和工業自動化三個方向堅定走下去。
今年 6 月美的還控股了位于能源領域的 A 股上市公司科陸電子(002121)。近三年,美的先后收購了庫卡、合康新能源、菱王電器、萬東醫療等進入機器人、新能源、電梯和醫療等領域,版圖持續擴張。
在丁少將看來," 業務加資本驅動是企業普遍選擇的一種發展方式,在和業務協同發展的同時,也可以對核心管理人員進行有效驅動,對于美的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受訪專家告訴藍鯨財經記者,對已經持有美的股票的投資者來說,短期內可能會對股價造成一定的波動,市場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些信息,但從長遠來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自身的業務能力。
籌劃赴港上市,美的為何忙著融資?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d5ff8a8e9f0904bf723642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