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 8 月 6 日在巴西帕拉州貝倫拍攝的河流風光。
為期兩天的亞馬孫峰會 9 日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貝倫閉幕。巴西、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圭亞那、秘魯、蘇里南和委內瑞拉 8 個南美國家共同簽署了《貝倫宣言》,這是首個地區聯合保護亞馬孫雨林的指導文件。
《貝倫宣言》由峰會主辦國巴西負責起草,內容承接了 5 月巴西主辦的亞馬遜可持續發展研討會的討論成果。宣言囊括 113 項目標和原則,涉及亞馬孫區域合作、聯合執法、保護生物和土著權益等內容,被認為在雨林保護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本屆峰會上,8 國特別提出迫切需要提高環保意識、加強區域合作,以免亞馬孫雨林抵達退化 " 臨界點 "。這意味著,要將森林破壞的范圍控制在 20% 以下,以防止雨林失去自我再生能力。
多個與會國就亞馬孫區域保護提出建設性意見。巴西提議在巴西瑪瑙斯市設立國際警察合作中心,作為各國合作行動的聯絡機構與指揮點。巴西還提出建設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打擊該地區濫砍濫伐、非法販運和販毒等犯罪行為。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則提議組建多邊環境法院,審理針對亞馬孫雨林的犯罪行為,以及制定一項 " 軍事與司法聯合協議 ",為聯合執法提供法律依據。
與會各國特別重申了敦促發達國家履行氣候承諾的行動,即要求發達國家遵循《巴黎協定》內容,努力資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 8 月 8 日,船只行駛在峰會主辦地巴西貝倫市的昆布河上。
然而,國際社會對亞馬孫峰會的評價不一。一方面,《貝倫宣言》因展現出各方保護雨林的積極姿態而受到贊譽,另一方面該文件也因缺乏一致的行動目標受到批評。
批評者認為,8 個國家在峰會期間并未就共同目標達成一致。此外,宣言中也未禁止亞馬孫地區的石油勘探行為,這引發了外界對該地區環保前景的擔憂。
實際上,亞馬孫雨林保護作為跨國議題,要各國就行動方案和落實取得一致本就困難。推進雨林保護勢必要限制各國的雨林開發進程,將直接影響各國的經濟利益。加之大部分國家的雨林保護法案都需經議會獲準才能執行,這一環節則因議員們與利益集團千絲萬縷的聯系成為法案通過的最大難關。一國推動進程尚且困難,更不用說多國聯合行動。
正因發展中國家落實環保指標需克服大量困難,國際社會才制定了由發達國家資助發展中國家落實環保指標的《巴黎協定》。但《巴黎協定》問世至今,本該由發達國家提供的財政資源不僅未能落實,還成為要挾、拉攏發展中國家的工具," 環保 " 這個維護人類存續的議題也漸漸淪為政治工具。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 8 國能坐在一起,就雨林保護表達積極意愿,本已邁出了難得的一步。其意義不僅在于嘗試為這一困難議題尋求實際出路,也在于號召更多人以更理智、務實的視角關注環保問題。
作者:張峻榕
編輯:沈欽韓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來源:新華社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亞馬孫峰會在巴西閉幕,南美8國簽署《貝倫宣言》,系首個地區聯合保護亞馬孫雨林的指導文件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d52cb0b15ec0108b63db08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