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tton id="z8xy6"><menu id="z8xy6"><form id="z8xy6"></form></menu></button>

        1. <em id="z8xy6"></em>

          <em id="z8xy6"><label id="z8xy6"></label></em>
          1. <div id="z8xy6"><ol id="z8xy6"></ol></div>

            廣西一水庫區半島發現戰國古墓,因今年天旱少雨露出水面

            5月7日至25日,在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與百色市有關專家和文博工作者的聯合發掘中,考古隊在平果市

            5 月 7 日至 25 日,在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與百色市有關專家和文博工作者的聯合發掘中,考古隊在平果市黎明鄉蟠桃村那物屯對面的達洪江水庫庫區一個半島,發現一處古墓并挖掘出銅鼓和一批文物。

            經有關專家初步認定:該古墓是一座戰國時期墓葬,距今已有 2000 多年;出土的銅鼓為石寨山型,為戰國時期或更早時期的銅鼓。同時出土的還有玉環(有領牙玉璧)、玉玦、銅鉞、銅矛等玉器和青銅器。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理事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原館長蔣廷瑜表示:這次發掘,是廣西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廣西已多年未發掘出土年代這么早的銅鼓了。考古隊還在該遺址及其上下游發現了 7 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采集石器和玻璃隕石若干件。

            古墓遺址原為村莊,1958 年修建達洪江水庫后被淹沒,平常年份該半島有幾個月露出水面。今年由于天旱少雨,目前該半島仍未被完全淹沒。

            5 月 7 日,平果市博物館工作人員接到群眾報告,達洪江水庫庫區疑似發現古墓。獲悉后,該館工作人員當晚便趕到現場采取保護措施。次日,百色市文物專家也趕到現場,對散落的文物進行保護處理。

            5 月 9 日,蔣廷瑜和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所長林強等人一同趕到發掘現場,聯合發掘考古隊即告組成,文物挖掘工作由此開始。

            在自治區考古專家的指導下,發掘有序推進,古墓接連出土了銅鼓、銅鉞、銅矛等青銅器,以及玉環、玉玦等玉器。同時,考古隊隊員在古墓附近以 10m 10m 的探方規格進行發掘,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石器及宋明清等朝代的陶瓷碎片等文物。

            參與現場發掘的考古技工謝廣學說:" 當時,這只銅鼓呈底朝天的姿態埋在土里,我們按考古工作程序將其取出,包裝好后送到平果市博物館,計劃在實驗室里對其進行修復和研究。" 初步測量,這只銅鼓的底部直徑約 50 厘米,高約 40 厘米。出于保護目的,銅鼓出土時,專家還未對銅鼓鼓面進行清理。

            在擴大考察中,考古隊在該遺址上下游又發現了 6 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目前,所有出土的文物均已移交至文物部門妥善保管。

            考古隊成員、百色市右江區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館員、所長黃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次發掘有四個方面的重大收獲:

            一是發現了銅鼓傳播的新路徑。根據原先的考古研究,銅鼓在國內的傳播路徑,最早是由云南沿江河傳播至廣西,再由廣西傳播至廣東、海南、湖南、湖北等地。然而,這一路徑到了田東一帶之后就斷線了,沒能發現由田東往外傳播的具體路徑。

            而這次發現的銅鼓,出土于平果市北部的紅水河支流,表明銅鼓的傳播路徑從田東向東北延伸到了平果市,進而傳播到紅水河流域。這就出現了一條新的銅鼓傳播路徑。

            二是墓主的身份等級很高,屬于部落頭領一級,這可以從墓中出土的文物得到證明。墓中發現的文物既有禮器,也有兵器,隨葬品的規格之高,在百色周邊的墓葬發掘中并不多見。

            三是新發現了 7 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隊在古墓所處的半島上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 1 處,同時在半島上下游發現 6 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出土了礪石、石砧等器物,同時采集到研磨器、磨光石斧(殘件)、斧錛毛坯等石器若干件。

            四是發現了宋代到明清時期的陶瓷碎片。半島上,在達洪江水庫建設之前有村莊,有圩集,有當鋪,人類活動久遠綿延,遺留一批生活用陶瓷的殘碎片。

            據了解,以上四個方面收獲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聯系明顯、互相支撐的考古發現。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技術員王星說:" 這次發現說明該地自古以來可能就是一個重要的交通要道,對我們研究這一片區的歷史有很大的幫助,出土的銅鼓類型在廣西也比較少見,這將會豐富我們對這類銅鼓的認識。"

            據悉,古墓遺址上游四五公里處便是唐代所置田州的州治同老街,下游六七公里處則是明代弘治年間被廢的恩城州州治所在地(原榜圩中學對面)。

            5 月 25 日,古墓搶救性發掘工作基本結束。王星說:" 修復和研究階段花的時間會比較長,有些青銅器已經銹得很厲害了,要經過一些科技手段進行保護處理,才能進行修復和研究,這將是一個持續性、系統性的工作過程。" 黃鑫稱,待銅鼓鼓面清理識讀后,就可以更確切地判斷其制作年代。

            來源 | 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編 | 謝哲

            廣西一水庫區半島發現戰國古墓,因今年天旱少雨露出水面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9179b68e9f09473d735919
            文章由用戶上傳,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

            給TA打賞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賞
            時下

            烏軍兩周推進7公里,俄軍正重新部署部分兵力

            2023-6-20 18:48:45

            時下

            “中國第一無人島”易主,島上生活是否如想象中美好?

            2023-6-20 18:50:01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1. <button id="z8xy6"><menu id="z8xy6"><form id="z8xy6"></form></menu></button>

                  1. <em id="z8xy6"></em>

                    <em id="z8xy6"><label id="z8xy6"></label></em>
                    1. <div id="z8xy6"><ol id="z8xy6"></ol></div>
                      性爱交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