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謝邀!
這個問題不被關注,才是主流意見。
其實就算沒有俄烏戰爭,這群歐美人走上街頭也是早晚的事。疫情期間的大放水,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化的。何況加上美國加息,更是讓這件事惡化了。
同時應該感謝俄烏戰爭,讓大家有了借口,而不是想起這一切源頭都是自己做的錯事。希望不會變成黃背心運動那種破壞性。
【烏克蘭農業部長:烏今年春播面積可能較去年規模減半】財聯社3月23日電,烏克蘭農業部長列先科周二表示,烏克蘭今年的春播面積可能會比2021年的規模減少一半以上,至約700萬公頃,而在俄烏沖突前的預期為1500萬公頃。烏克蘭是全球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當前的沖突可能會令2022年的收成和即將到來的2022/23年的季節出口大幅減少。
作為歐洲糧倉,高油價加上糧食減產,我覺得歐洲人又有理由上街了。
很多人裝瞎,我看不到就是沒有的事,來看看人家整的活,感覺現在抗議還算是平和的,不過有向黃背心發展的趨勢。

繼續更新一下,其實有一個對歐洲可能更麻煩的事,由于俄烏戰爭,造成芯片和零部件短缺,已經有歐洲工廠停產了。隨著制裁造成的能源上漲,金屬材料上漲,歐洲汽車業日子也不好過。
大家可能對糧食短缺造成的影響沒什么概念,我給你們打個樣。俄羅斯烏克蘭出口占世界份額比如下圖。烏克蘭小麥占比8%,俄羅斯占比17.6%兩個占比全球四分之一。再加上聯合國年年說全球糧食要減產,這種連鎖反應下,某些缺糧的國家,會不會出現如印度洋蔥減產35%,然后價格暴漲百倍這種事呢?
所以那些罵中國買俄羅斯小麥的家伙,可以閉嘴了。
臺灣網友這不得給歐洲示范一次用愛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