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閏然
編輯 | 一刀
賺得盆滿缽滿的科興,也陷入了裁員風波。

有關科興中維裁員的相關信息,發酵于一條留言。
根據中新經緯報道,有網友留言稱:其于2021年2月1號入職北京科興中維,任職燈檢崗,2021年,公司口頭承諾將本年度公司10%收益作為年終獎。但2022年年會時,公司以“科興風頭太大,要低調”為借口,承諾“暫時先不發年終獎,等熱度降下來再發。”
該網友表示,2022年2月18號,人事通知其面談,通知公司需要裁員,有兩個選擇:1是自己提離職,公司給予N+1賠償;2是公司無限期放假,工資按北京市最低工資80%發放,并且不能出去兼職。
“問及年終獎時,人事說沒有年終獎,被人事欺騙誘導簽了解除勞動合同。”
該網友還稱,北京科興中維從2月份開始到4月份陸續裁人,在4月23號裁完最后一波人后,4月25號給留職人員發放2021年年終獎。
“科興為了降低賠償金額,惡意扣押2021年年終獎,惡意減少辭退賠償金。與公司協商,公司給出霸王條款,年終獎基數是留職人員一半,并且拒不補償賠償金,態度強硬,仗勢欺人。”

這則留言是發布在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網站上的,但目前記者已經無法在該網站查詢到這條關于科興中維裁員的咨詢留言。
從知乎、微博等平臺上多位網友的爆料來看,被科興中維裁掉的員工數量不在少數,裁員對象主要是生產車間員工,并且,員工在申請仲裁后收到了一定額度的補發獎金。
目前,科興中維尚未對此事進行公開回應。

2021年1月,科興中維為了全力擴大疫苗產能,在完成一期生產線的基礎上,迅速投入二期生產線建設。
當時,科興中維曾緊急向市、區兩級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發出了急需專業技術人才的求賢令——在北京大興區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分裝工程師急需500人、包裝工程師急需200人、生產技術工程師急需100人……要求藥學、生物學等專業。
根據上海證券報對科興中維裁員事件的報道,出現大規模辭退員工,恐怕更主要原因在于整體“行情”出現了變化。目前國際市場對中國滅活疫苗的需求出現了下降,國內較好的疫苗接種率也直接導致了未來市場對新冠疫苗需求的縮減。
今年一月,科興中維也曾因為注冊地產公司而深陷輿論風波,科興中維全資持股的子公司北京科興益道置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高達7.7億。在引發一系列爭議后,科興中維注銷了這一房地產項目公司,并表示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進入房地產行業。

科興中維稱,此前成立益道置業,是為了在北京大興區建設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用于內部職工租賃使用,并不是房地產開發經營項目。

實在很難將“日均掙3.5億的新冠疫苗廠商”與“裁員”、“卸磨殺驢”等詞聯系在一起。
天眼查顯示,科興中維于2009年注冊成立,其母公司科興生物于1999年3月1日在安提瓜和巴布達注冊成立,總部位于北京。

根據最新披露的財報,科興生物成為了2021年最賺錢的新冠疫苗廠商——每天的銷售額高達3.5億元。
數據顯示,科興生物2021年營業收入為193.75億美元(約合128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91.6%,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84.61億美元(約合559.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008.5%。

科興生物銷售額的增長主要來自新冠疫苗。這家企業擁有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新冠疫苗克爾來福。
此前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科興生物營收僅2.46億美元,2020年6月,科興疫苗在國內獲批緊急使用后,當年公司業績達到了5.1億美元。而在2021年,這一數據為193.75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科興生物在本次財年報告中披露了新冠疫苗的銷售分布,其中疫苗出口的銷售收入為84.74億美元(約合559.96億元人民幣),占總收入的比重為43.74%。2021年年初,科興就陸續收到了來自巴西、印度尼西亞、土耳其、智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疫苗訂單。
那么,科興生物的子公司科興中維去年到底賺了多少錢?有媒體根據其第六大股東中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財報數據做了統計。
中國生物制藥在財報中談及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的投資時表示,年度內北京科興中維表現尤為突出,在公司財務報表被列為聯營公司并以權益法入賬,全年為公司帶來136.31億元的盈利貢獻,扣除相關稅向實際盈利123.79億元。

按此計算,中國生物制藥持有北京科興中維15.03%的股權,北京科興中維2021年的稅后凈利潤約為824億元。
此外,科興生物的研發投入數據也頗受關注。2021年科興生物整體研發費用只有1.55億美元(約10.24億元),占營收比例不足1%。相比之下,康希諾研發占營收比例達到了21.05%。
事實上,這主要還是因為科興生物的營收實在太高了。康希諾實現營收43億元,同比增長17175%,研發投入為9.05億元,研發投入數據跟科興生物差不多。
今年2月份,科興董事長尹衛東曾公開表示,中國科興將在未來5年投資100億元,支持生物醫藥領域的基礎研究、創新研發以及產業化落地,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截至2022年3月24日,中國新冠疫苗全程接種人數占比達88.01%。從這一數據來看,新冠疫苗的未來市場空間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尹衛東創辦科興生物的故事也很神奇。
尹衛東出生基層,1982年畢業于河北唐山衛校,后來在唐山防疫站工作。因為采集到了非常珍貴的甲肝病人的早期標本,他得以破格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進修學習。

1984年,尹衛東成功分離出甲肝病毒TZ84株。1988年,尹衛東因甲肝病毒診斷試劑的研發,被評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但當時的研究經費非常有限,尹衛東就決心自己注冊公司,尋找外部資金的支持。
尹衛東對媒體表示,““我需要我的企業盈利,也希望我們的產品到時候沒有用武之地。”
2003年,北京科興啟動了SARS病毒疫苗研發。后來因為疫情控制住了,SARS疫苗完成一期臨床后就終止了疫苗研發。
尹衛東認為,這次的新冠不同,新冠疫情在國內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可是世界各地又不斷地發現疫情,而且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暴發。這個時候社會和公眾對于疫苗的期許就變得非常大。
疫苗這個行業,業績通常都是大起大落的,非常不穩定,也會遇到投入很大,但沒有回報的風險情況,包括此前的禽流感疫苗、甲流疫苗,北京科興都有參與研發,但研發效益都不太樂觀,科興也因此虧損多年,甚至可以說是“失血”前行。
此次疫情反復,全球對疫苗的需求帶來了科興生物業績的暴漲,這家企業才“撞上”了風口。

推出可持續性的重磅產品,從商業角度來說才能穩定收益。而一場“有計劃”的裁員,只會增加公眾對企業不信任感。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閏然
排版|林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營收1200億疫苗大贏家,被指惡意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