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財經
作者 | 巴山
編輯 | 一刀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目前,南北地區經濟差距比較大,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這個差距的擴大。
無論是24座萬億城市里有18個在南方,還是近年來甚囂塵上的“投資不過山海關”,這背后無不揭露一個事實:中國南方省份幾乎在所有經濟領域都超過了北方。
在疫情“黑天鵝”事件沖擊下,“南強北弱”在一些城市的經濟增速上就體現的尤為明顯。
南昌和西安就是其中的代表,這兩座幾乎毫無任何對比性可言的省會城市,在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中跑出了相反的速度,格外引人關注。
變局之下,中部南昌的崛起,是否也意味著南北核心城市的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著變化?


中國人總喜歡對特定地方的人加以別稱,比如說,對江西人總喜歡稱“老表”。
然而,跟“老表”這個稱謂在全國響亮不同的是,近年來江西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存在感總是缺乏存在感,以至于被網友調侃為“阿卡林省”( 意指沒有存在感)。
在江西周圍省份都迅猛發展的情況下,網友把這個現象稱為“環江西經濟圈”或“環江西經濟帶”。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一季度,江西率先刷了一波存在感——一季度GDP為7320.5億元,同比增長6.9%,在全國31個省份中高居第2、中部更是第1,實現強勁開局。
省強,下轄市也定不會弱。作為全省第一大城市的南昌,一季度GDP達到1638.56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列全國省會城市第四位、中部地區省會城市第二位。

可以說,這是南昌乃至江西過去幾年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
因為在吃瓜群眾眼中,南昌不強,至少說GDP不強,已是不爭的事實。
拿去年來說,2021年南昌雖以6650億的成績超越石家莊和鹽城,在城市GDP排行榜上前進2位,位列38名,但與周邊強省核心城市還是相差甚遠。
如南昌周邊的泉州、福州、合肥均已晉級萬億城市,加上此前早已就躋身萬億俱樂部的深圳、廣州、佛山、武漢、杭州、寧波、長沙,一個“環江西萬億城市俱樂部”在無形中誕生。
如果再放大到全國,作為一省省會的南昌更是存在“緊迫感”。因為去年全國GDP過萬億的城市已經擴容到24個。而中國城市第一梯隊的競爭,從最初的萬億俱樂部,向2萬億乃至3萬億俱樂部進軍。
南昌,正面臨著“環江西萬億城市俱樂部”的包圍。
跟南昌苦等多年終于迎來發展高光時刻不同,遠在大西北,同為省會的西安在一季度的表現就顯得暗淡。
因疫情封城的影響,去年西安GDP為10688.28億元,勉強守住第24座萬億之城的位置,但在排名上也較2020年下滑兩位。

當時就有分析指出,在果決的措施之下,這輪疫情對西安經濟發展的影響,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都說“亞馬遜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幾下翅膀,就能引發美國德州的一場颶風。”
果不其然,一季度西安的表現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觀點。西安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一季度,西安地區生產總值2638.03億元,同比增長2.8%。
跟2021年一季度16%的增速相比,2.8%的增速不僅在萬億城市中排名靠后,在省會城市中也是在除拉薩以外的26座省會城市中排倒數第二。
兩座省會城市,一南一北,一快一慢。
雖然二者在經濟體量上還相差甚遠,但城市間的比拼從來都是比誰的家底好,體量小跑得快也不是沒有反超的機會。

“但隨著‘新鐵幕’徐徐落下,很多事情需要被重新認識。”
陜西作家賈平凹《廢都》里的這句話或許可以形容眼下西安所面臨的發展環境。
二者經濟增速差異的背后,實則是內在動因不同,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窺探一二。
一是兩城增長的主要動力雖然都是靠工業,但南昌的新動能明顯更強。
一季度南昌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7.7%、17.5%和50.2%。

二是南昌消費品市場的表現要好于西安。
毫無疑問,這一點跟疫情的影響關系很大。由于南昌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封城,一季度南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3%。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更是同比增長59.0%。
相比之下,一季度西安在社消和網上零售方面雙雙出現下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4.78億元,同比下降9.8%。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531.81億元,下降高達15.3%。
三是二者經濟增速差距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一季度,南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1%,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0%,特別是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69.5%。
而南昌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跟去年同期相比僅增長4.4%,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50.2%,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4.1%,只有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5%。

聚集經濟理論認為:人口和資源不斷向大城市特別是向中心城市聚集,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客觀規律。
也就是說,沒有中心城市先行的強勢發展,就很難有周邊城市乃至更大區域范圍的較快發展。
正因此,有人就預言,中國在21世紀20年代將會迎來“強省會時代”。近幾年來,強省會一詞頻頻見諸媒體。
雖然在經濟體量確實難以跟西安相匹敵,仔細南昌的發展路徑就會發現,南昌正在走西安曾經走過的發展路子——“強省會”。

2019年初,西安發布了《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加碼“強省會”,提出到2020年,戶籍人口超過1200萬,常住人口超過1500萬,總量邁上萬億級臺階,在副省級城市中經濟總量的排序提升至中位。
這一路子的效果也非常明顯。2021年,西安經濟總量為10688.28億元,約占陜西全省GDP的35.87%,經濟首位度在全國排第6。相比之下,南昌的經濟總量僅占江西全省的22.45%,排名倒數第7。

或許正是因為省會不強,缺乏強大的中心城市,江西一直與許多重大國家戰略無緣。
南昌市委機關報《南昌日報》曾一針見血的指出,“十三五”期間,與中部其他省會城市比,我們的差距沒有縮小,反而在拉大,關鍵就在于南昌的首位度不高。
深究背后的原因,2019年發布的《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就曾自我剖析,將大南昌都市圈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納為4個方面:總體發展水平和質量不高、區域內部融合互補不足、交通通道網絡銜接不暢、周邊城市群虹吸效應顯著。
或許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強省會這一賽道上,南昌也在奮起直追。
江西“十四五”規劃提出,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推動南昌彰顯省會擔當、增強省會功能,打造都市圈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品質消費中心和高端服務業發展中心,增強核心主導功能和輻射帶動能級。
這一招似乎是屢試不爽。去年南昌常住人口罕見的增長18.3萬,在中部城市中僅次于武漢,不僅超過了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也超過了南京和濟南這樣的東部省會城市。
人口吸引力在變強,或許是江西和南昌的“存在感”在提高的又一信號。

不難發現,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后的近20年,南昌并沒有走上快車道,且日益被周邊省會拉開差距,而江西省也因為缺乏強勁增長極的帶動,成為了所謂缺乏存在感的“阿卡林省”。
也應該看到的是,南方經濟洼地江西的崛起,或許是在中國經濟南北差距拉大的大背景下的必然。
2020年GDP前20的省份中南方省份占中國總GDP的比例為63%,2021年這一比例則變為62%。
眼下,南北城市發展格局也正悄然發生轉變,南昌和西安這兩座城市跑出相反的速度,有內因,也有外因。
在南昌高歌猛進的同時,我們也期待西安的回歸。
排版|林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南方虎,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