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財經
作者 | 古月一刀
編輯 | 閏然
這似乎是保時捷在中國遭到的最大一場輿論危機。
這個曾被胡潤百富評為中國富豪最青睞的汽車品牌,近期因減配問題遭到了大量車主維權。
惡意減配、中外雙標、區別對待……有維權車主直言,保時捷此次行為已經不能用減配來形容,可以說得上是“明搶”。車主們希望保時捷能公開進行一次公開的、誠懇的道歉,并滿足消費者合理的賠償需求。
被眾人捧上“最佳口碑”的保時捷,如今遭到了反噬,這一次它能順利渡劫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究竟保時捷做了什么,讓消費者站在了它的對立面?
起源來自今年4月的“電動轉向柱”事件。
4月25日,新浪微博旗下投訴平臺黑貓投訴在1天之內突然收到了60多位保時捷車主的集體投訴。他們稱,保時捷部分車輛將原本帶有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更換為手動調節轉向柱,減配車型涉及Panamera、Cayenne、Macan、911及Taycan等多款熱門車型。

電動轉向柱的作用是,通過電機對方向盤位置隨時隨地地進行調節。它算是乘用車較為普及的配置,俗稱“電動調節方向盤”。而手動調節無論是從體驗感還是舒適度來看均不如電動調節,價格也遠遠低于電動版本。
這些投訴者表示,最初保時捷的理由是芯片缺貨,由于是全球現象,大家均表示理解。于是在購車時出于對廠商與4S店的信任,消費者在標配或選裝電子轉向柱時接受了廠家因芯片短缺而延遲補裝的方案。然而,最近卻被廠家及4S店告知將不再提供電子轉向柱的補裝。
而官方給出的補償方式僅為提供2300元代金券。要知道,在4S店單獨加裝電子轉向柱可得3萬元,這樣的補償顯然是杯水車薪。
由于涉及車主眾多,大批保時捷車主開始刷屏式維權,比如在官方微博下評論“還我電動轉向柱”,在直播時改名“保時捷涉嫌欺詐XXX”后送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保時捷發往全球的車輛,電機預裝部分全是有的,僅僅是少了模塊。但是發給中國消費者的車是完全手動調節的,不存在電機部分。
有車評人舉了例子,美國市場預裝電動調節電機的車型,只要后續裝上模塊就能夠正常使用電動調節方向盤,也不會對汽車本身造成損害,而發往中國市場的部分保時捷車型本身就是使用了整套的手動調節系統,根本就無法加裝電動調節模塊。
這種“雙標”行為,無疑給本就怒火難平的消費者又澆了一勺熱油。

針對保時捷一系列的所作所為,汽車自媒體界率先發難。
5月10日消息,知名車評人“蔡老板”近期在社交平臺上發聲,呼吁全網車評人關注此事,并聯合為車主發聲。資料顯示,“蔡老板”是一名以汽車專業內容解說為主的汽車視頻博主,在某平臺擁有逾200萬粉絲。
“蔡老板”直接@了諸多知名車評人,包括猴哥說車、陳震、韓路、小剛學長、拜托老司機、超老師、小北、HG杰爺、牛哥、博然車話、說車的阿飛等十余位車評人或汽車行業從業者。

他表示,“希望大家發聲,不僅僅是幫我,也不僅僅是幾萬的保時捷車主,而是幫到國內的汽車消費者,以后不要再被這樣無理、粗魯的區別對待”。他希望通過輿論的壓力、消費者的譴責,讓這些區別對待中國消費的品牌作出改變。
2021年,保時捷在國內市場的銷量超過9.5萬輛,同比增長8%,占全球總銷量近三分之一,中國市場更是連續7年成為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作為在國內汽車市場最成功的豪華品牌,保時捷的產品力、口碑表現和品牌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花了百萬元買豪車卻遭受減配,僅給予2300元代金券的補償這種做法相信沒有人會輕易接受。從歷史上來看,那些玩“雙標”,偷偷“減配”的品牌,在被曝光后都受到了市場的制裁。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雖然保時捷減配事件客觀上受芯片短缺影響,但主觀上也不應該對中國車主“雙標”、與海外市場區別對待,再加上此次事件直接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品牌口碑和形象將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
事實上,“減配”和“先減后補”已成為芯片短缺下的熱詞,但目前其他車企均未出現類似保時捷“減配門”的情況。
據鹽財經記者了解到,已有保時捷車主希望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并提出了“退一賠三”的索賠訴求。從車主提供的民事訴訟案件信息顯示,已對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和在當地出售車輛的經銷商提起訴訟,案件將在不久后開庭審理。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古月一刀
排版|林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保時捷,犯眾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