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致至少19名兒童逝世的得州小學槍擊案產生后,有人就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撰寫了一篇在耿直哥看來極具“黑色幽默”風格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我們得學會與槍支共存”。 為什么說這篇文章極具“黑色幽默”風格呢?原來,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用了不少翰墨介紹了一個悲哀的現實,那就不管美國產生多少學校槍擊案,死多少人,美國都不或許真正在這件事上做出改動,由于美國的國內的政治是嚴重對立的,在做法立法機關的國會里朝野兩黨的對立更是極為嚴重,所以即使期望改革的政客標語喊得震天響,也根本沒有方法把標語落到實處。 不僅如此,他還指出美國的槍支制造商們也在想盡方法方法通過驚懼營銷去影響人們買槍,比如鼓動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恐懼,促使白人去買槍,然后當白人殘殺有色人種時,再鼓動有色人種去買槍。 “所以,別再說什么改動會到來了。什么都不會改動”,這個作者悲嘆寫道。 可在發出這番無力改動時局的悲嘆后,這個作者并沒有鼓勵人們站起來改革那個無法消除槍支暴力問題的體制或制度,反而是拋出了一個讓人驚奇的論調,他期望人們學會“適應”——就像當美國人發現他們無法防住新冠疫情那樣——學會“與槍支共存”。
在導致至少19名兒童死亡的得州小學槍擊案發生后,有人就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撰寫了一篇在正直哥看來極具“黑色幽默”風格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我…